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

C型肝炎

C型肝炎

這是另一個和肝癌相關的因子,但大家對它的認識顯然不及B型肝炎。在多年前,它有另一個名稱:「非A非B型肝炎」,在1989年時才找到這種如今被稱為C型肝炎的病毒。
其實,更精確的說法是當時找到的是C肝病毒的遺傳基因,而不是病毒本身。不過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,科學家由此找到進一步研究的門路,更重要的是,他們也開發出可以檢驗C肝病毒的試劑,這是在C型肝炎診斷上的重大突破。

病毒千變萬化

C肝病毒是一種RNA病毒,但各地培養出來的病毒略有不同,目前研究C肝疫苗的工作有困難,主要也是它的基因變異大所致。
C肝病毒和愛滋病毒一樣,會「偽裝」自己的蛋白質外套,使得人體免疫系統認不出它來。它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基因型,三十種以上的亞型,但不同於愛滋病毒的是,它不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,而且進行速度較慢,較不嚴重。
根據美國的資料,得到1a和1b型C型肝炎的人占60%,第六型的在香港最多,中非和中東以第四型的最常見,而非洲南部則是第五型的最多。專家認為,1b型所引起的肝炎最嚴重,對干擾素治療的反應也最差,而且在肝臟移植後也最容易再復C型肝炎。令人遺憾的是,台灣罹患C型肝炎的,正好以這一種基因型的居多。
不過,這樣的分型也可能是不正確的。由於此病毒的變異性太大,有人甚至認為,不同的型只是它變異過程中不同的面貌而已,也就是說,此種病毒進入人體後就不斷的在變化,所以一個人身上也可能存在許多種不同的亞型。
人體感染後會,先出現一段沒有症狀的潛伏期,從二十天到一百五十天不等,平均在兩個月左右,之後出現倦怠、噁心、腹脹等症狀,有三成的病人會在一週後出現黃疸及茶色尿,但也有人沒有這些反應以為只是小感冒。
大部分人在此時根本是毫無感覺的,會發生猛爆型肝炎的機會很小。比較麻煩的是大約五到八成的感染者會變成慢性肝炎,如果是輸血引起的,這個比例更高達80%以上,比B型肝炎高得多。

沒有留言: